稍微查了一下, 蠻同意WPP創辦人所說下一個廣告業的戰場在於數據, 因廣告主, agency, 平台如Google FB AMZN都想要有數據做進一步的行銷策略規劃. 而後者對取得數據並加以應用佔有很大的優勢. 這幾年感受特別深, 我在momo購物網搜尋伊萊克斯的吸塵器, 後來我瀏覽其他網頁旁邊就會出現該款吸塵器廣告的比率越來越高 (我已經買完了好嗎請不要再出現了><). 既然這些平台已明顯能運用數據, 廣告價格跟談判力應是會增加, 而夾在中間的agency要想如何藉此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例如告訴廣告主: 我們知道有這個工具可以用)
而Agency屬不變的業務為實體活動設計規劃, 電視廣告製作, 市場調查. 大型公司(尤其是他們在全球各地的local子公司)還是會高度倚賴Agency的專業, 因local子公司不太可能有一個團隊的規模去取代這些事項, 反而他們的任務是遵照總部的行銷戰略跟這些已挑好的Agency合作
所以小弟認為這些Agency有變跟不變的特性, 不變的是屬較傳統的業務(諮詢服務), 而變的部分是數位(數據運用), 若能成user而不是competitor去運用這些新興平台並把這些資訊變成自己服務的一整包, 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
而結構型的威脅就是前述Google和FB等平台自己成立專門接洽廣告主的團隊, 搶掉多少生意
客群是否有重複? (會優先直接接洽網路平台的我猜是屬較中小型的企業)
我覺得一個很重要因素會是未來終端消費者的attention會轉移到哪裡? 電視? 網頁? FB? Youtube? AMZN? 報紙? 實體行銷活動? OTT?
越分散對Agency應是越有利
"在新的廣告市場格局下,廣告主可以繞過廣告代理公司,直接和廣告投放平台談合作, Google 和 Facebook 甚至還成立了專門接洽廣告主的團隊,幫後者做一些廣告策劃、創意方面的工作。"
"臉書與Google已佔了全球數位廣告投放的七○%至七五%。WPP在全球購買了價值七百 五十億美元的媒體,最多投放在Google,第二大是梅鐸集團,第三就是臉書。去年,我們在全球Google投了約五十億美元,是投給梅鐸集團二二.五億美元的兩倍以上,臉書也投了十七億美元,今年,我預計會投在臉書超越梅鐸集團,投給Google的金額會繼續成長。
Google是亦敵亦友的存在問:你曾形容Google是朋友也是敵人(frenemy)? 答:是的,Google是我們的「亦敵亦友」。比起三、四年前,他們現在也許是一個更友善的「敵友」。 問:你們如何與「敵友」一起合作? 答:的確不太簡單,他們是我們最大的客戶,但我們也是他們最大的客戶,所以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臉書、Google與我們的客戶,未來面對的最大衝突是數據控制。這不只發生在媒體,同時也在電子商務: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與印度的Flipkart,這顯示數據管理會是下一個戰場。 我們的客戶,包括:聯合利華、寶鹼、雀巢、L’oreal都想控制數據。但這些媒體或電子商務平台也都想控制數據。這些平台告訴大家,他們會把數據公開,但其實不然。這與傳統媒體提供的數據完全不同,因此我認為下個戰場會在數據上。 科技五大巨頭──Google、臉書、亞馬遜、蘋果與微軟都在發展語音助理,這塊的數據是接下來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我問Alexa(亞馬遜家庭語音助理),美國最便宜的電池在哪?最便宜的尿布在哪?它都會答亞馬遜。亞馬遜已拿下這兩項產品在全美三分之一的市場了,所以亞馬遜當然不願意放出數據。" 獨家專訪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創辦人
傳統廣告業慘澹,全球三大傳播集團面臨被做空風險
傳統廣告業慘澹,全球三大傳播集團面臨被做空風險作者:楊寬 | 2018 / 03 / 26 文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 圖片來源:Berber
[size=1.125]傳統廣告代理公司面臨著來自 Google (GOOGL-US) 、 Facebook (FB-US) 和廣告主的壓力。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和英國的幾個資產管理公司組成了一些對沖基金,準備做空 WPP (WPP-UK) 、陽獅 (Publicis, PUB-FR) 、宏盟 (Omnicom, OMC-US) 等全球幾大廣告傳播集團。 其中,英國公司 Marshall Wace 和美國的 Lone Pine 、 Maverick Capita 籌集了 2 億 8000 萬美元,準備做空陽獅:在後者的股價還處於較高位置的時候賣出去,等它們跌了再買回來,以此賺取差價。另外兩家對沖基金公司分別籌集了 9 億 2000 萬美元和 22 億美元,做空對象分別是 WPP 和宏盟。根據金融服務公司 Markit (INFO-US) 的數據,這次宏盟被做空的股份占其總股份的 13% 。 傳統廣告公司被看衰有一定理由,至少現在表現出來的是這些公司的股價已經跌了不少了。 以 WPP 為例,該公司在 2016 年丟掉了大客戶 AT&T (T-US) ,又在 2017 年失去了大眾汽車 (Volkswagem, VOW3-GM) 。 3 月 1 日,公司發佈了 2017 年全年財報,總收入同比上漲 5.4% ,但算上匯率、併購等因素等影響,實際下降了 0.3% ,財報發佈後, WPP 股價跌了 8.3% 。截止昨日收盤, WPP 股價為 83.02 美元,為三年來的最低值。 WPP、宏盟、陽獅和 Interpublic (IPG-US) 四家廣告公司 2017 年的股價情況: 
數據來源:湯森路透 股價下跌的原因有幾個。其中之一是聯合利華 (Unilever, ULVR-UK)、寶潔 (P&G, PG-US)、雀巢 (Nestle, NESN-SZ) 等大廣告主正在收緊在傳統廣告方面的開支。寶潔首席財務官 Jon Moeller 在 1 月 23 日的財報會議上說,公司在近幾年已經削減了 7 億 5000 萬美元的廣告代理和產品開支,並預計將繼續削減 4 億美元。此外,Moeller 還說公司準備把原本外包給宏盟的工作收回來一部分,比如在內部自己做一些廣告策劃。 越來越多的線上廣告也對傳統廣告代理公司造成威脅。目前該市場 58.6% 的比例 (除開中國市場,這個數據為 84%) 都被 Google 和 Facebook 這兩個公司佔據,意味著它們也掌握著 60% 的廣告主的數據,這些數據幾乎都不對外開放,因此對傳統廣告上的洞察力造成很大阻礙。此外,在新的廣告市場格局下,廣告主可以繞過廣告代理公司,直接和廣告投放平台談合作, Google 和 Facebook 甚至還成立了專門接洽廣告主的團隊,幫後者做一些廣告策劃、創意方面的工作。 全球線上廣告市場份額佔有情況: 
數據來源: eMarketer 根據 WPP 旗下公司群邑 (Group M) 的統計,數字廣告市場成長率在 2017 年達到了 11.5% ,在 2018 年將達到 11.3% ,相比之下,電視廣告市場在 2017 年和 2018 年 (預計) 的成長分別為 0.4% 和 2.2% 。 此外,廣告主也在把更多的行銷預算放在提升用戶體驗上,比如優化手機應用,讓消費者和公司有更直接的連接。「行銷預算的成長狀態良好,但更多的錢流向了用戶體驗方面,而不是傳統廣告。」英國市場分析公司 Ebiquity (EBQ-UK)的首席策略官 Nick Manning 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