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保險並不保險

我2005年買了一份投資型保單
業務有提到前六年會扣許多費用
之後就大部份投入投資
之後2012加入巴班
此保單我就不再繳錢
並將大部分基金贖回
留下一些錢當作是維持壽險200萬的基本效力
最近發現還有危險保費的問題
危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呈現等比級數增加
根據危險保費表顯示
我發現95歲時每萬元保額每年的危險保費是大約三千多元
那不就我為了維持200萬元的保額
每年要繳六十多萬 且活愈久繳越多
請問各位
這樣的認知是否正確
謝謝

投資型保單前面先鯨吞 再蠶食 最後再鯨吞
這個保單我大概就是讓他扣到沒錢 效力自動失效

是的,你的理解沒錯

TOP

謝謝您的回覆

TOP

真的吃人夠夠!
#知與不知、GDP(控制持股比例)、淑買貴賣、多種果樹、看長點這都不是問題!
#是否與巴菲特有緣,第一時間就決定!
#公開持股,旨在印證巴菲特理論,投資人應自行評估投資風險。

TOP

笑死
感謝同學補充我下次跟人戰保險的彈藥

TOP

其實真正最保險的保險是正確的投資

TOP

這篇討論保險的文章,已收在新成立的

保險分享文章
http://mikeon88.imotor.com/viewt ... =1&extra=#pid86

TOP

我2005年買了一份投資型保單
業務有提到前六年會扣許多費用
之後就大部份投入投資
之後2012加入巴班
此保單 ...
dashinlin 發表於 2021-5-1 15:40


計算危險保費的基礎是淨危險保額,net amount at risk,也就是身故時的身故金減去保單內的錢,也就是保單的錢是你自己的錢,身故金多出保單的錢才是保險公司承擔你死亡風險的成本。
所以要看你是買哪一型,若是乙型/B型的話,基本保額200萬=淨危險保額,那你算的就沒錯。
若為其它型態,則要依條款內名詞定義內的公式去換算net amount at risk,照理來說會比乙/B型少很多。

老實說,若要幫小孩買壽險保障,最便宜的就是投資型壽險保單,因為就是依照自然費率表,低年齡都很便宜,就是丟一些錢讓它自動扣每月危險保費,比單純買傳統型定期壽險划算,台北有名的餐廳老闆(前精算師)就是這麼替他小孩做的。

TOP

dashinlin桑終於醒悟了!!!太好了,恭喜您

其實,坐下來花點時間「細算」,你就會知道買保險真的很不保險

TOP

其實保險只要不要去買那些可灌一堆費用在裡面的保單,都可以考慮看看,重點是用一點錢轉移風險,自己掛了不要造成家裡的負擔,尤其是有小孩或是扛房貸的。去年3月到現在若你獲利了500萬,但房貸還剩500萬,你掛了的話,也是你的家人要幫你善後。

之前火紅的防疫保單就不是不划算的保單,對保險公司跟保戶都是雙贏,少少的保費,保戶負擔小,染疫發生率在台灣也低,對保險公司也有利。

還有已停售的X月保證給付的終身類長照,全世界只有台灣有,商品訂價都是對保戶有利。

個人贊成投資跟保險要分開分清楚,若現在此時此刻你完全沒有保障缺口,病了或掛了的話,不會造成家人任何負擔,自己資產足以支持自己跟家人,那你完全不需要保險;但萬一有保障缺口,是可以好好考慮自己可能遭遇的風險要怎麼降低跟轉移,保險只是其中一個方法而已。

TOP

房子繳不出房貸 賣掉即可
人生不需要綁在房產神主牌上
不買房子 賺得更多

TOP

那你要跟你家人溝通清楚,有什麼意外,房貸繳不出來,賣房子。

我老婆是打死都不會同意,所以又回到happy wife...happy life。

TOP

房子可能地震火災 甚至變成凶宅
或是隔壁變成凶宅
擁有房地產 等於擁有超額風險

各位對自己的性命覺得朝不保夕
但是同時卻對房子的風險視而不見

股票貴了要賣 房子老了也要賣
房貸繳不出來可以賣
天氣不好心情不好都可以賣
要傳家的資產 你有更好的選擇

TOP

重點是那是你個人的看法,你的家人們可能不是這麼想的,人生中不是什麼都可以依這種方式看事情,尤其是牽扯到家人時。當意外發生後,自己不在了,是自己的親人要面對後面的生活可能的改變。小孩可能因為房子賣了,被迫要搬家換學校;原本住蛋白區,賣了房子要搬到淡水去,重新適應環境跟交朋友。原本有能力可以送他/她出國留學,因為自行承擔了風險,所以沒辦法了。

保險的初衷是好的,是台灣人把投資理財跟保險分不開,什麼都要還本,導致一堆對保戶不利的商品出現。

買車時,買乙式/丙式車險也是轉移風險,台灣人怎麼不要求還本?大家也懂的要買超跑險,也沒在嫌不划算,為何?因為少少保費,可以得到的風險轉移多太多。

TOP

原來保險真的是治百病的神藥

TOP

真的是在搶錢
每萬元保額每月所負擔的危險保費
14歲0.21
0.29
0.38
0.45
0.49
0.51
20歲0.52
0.53
0.56
0.59
0.64
25歲0.68
0.74
0.77
0.8
0.84
30歲0.88
0.94
1.01
1.09
1.18
1.28
1.38
1.5
1.62
1.74
40歲1.88
2.02
2.2
2.4
2.62
2.85
3.1
3.36
3.65
3.97
50歲4.23
4.6
4.95
5.29
5.63
5.99
6.41
6.93
7.57
8.37
60歲9.12
9.73
10.49
11.42
12.48
13.67
14.91
16.25
17.77
19.47
70歲21.3
23.3
25.43
27.74
30.22
32.9
35.76
38.86
42.22
45.91
80歲49.95
54.38
59.14
64.34
69.88
75.88
82.4
89.46
97.28
106
90歲116.03
127.63
139.13
151.67
165.34
180.24
196.49
214.2
233.5
254.54
100歲277.49

TOP

dashinlin桑,
開頭就說過了~~人家請的精算師幹嘛用的? 當然是坑死你用的!! 人家請律師幹嘛用的? 當然是盡量想辦法不用賠錢用的!!!

原來保險真的是治百病的神藥

跟以前廣播賣膏藥的一樣概念,吃了用了永保安康

TOP

所以保險還是回歸它的初衷,就需要轉嫁風險的時候,
就挑那種低保費高保障的純保險,也就是不摻雜終身,不摻雜還本,不摻雜儲蓄,不摻雜投資等等的,
等覺得風險不需要轉帳,可再自行刪除與調整,
當然決定純保障型保險時,剩餘金額一定要好好投資,

投資就歸投資,保險就歸保險(指純保障型保險),房子就歸房子,
怎麼有人還是一直放在一起看,你現在投資有成,不需要風險轉嫁,那就不需要了,這很好,
但還不能完全風險轉帳的人,就不太適用你現在的情況,
風險與明天哪一個到來,真的沒有人知道,

就像幾樓說得,還說房貸繳不出來,就賣房子,
很多情況是每個人不同的,自己的回答只針對你自己當下是可行的,
像是房貸壽險,也像上面講得就是留愛,不留礙的一個概念,
至少不會讓家人遇到狀況,預防萬一,

投資按照GDP加減碼也是類似也點風險的概念,
所以東西還是不要全部用混在一起看,
不要凡事什麼都用投資角度來看,

*還是聲明,上面保險講得都是純保障型保險而已,

TOP

問題就是你以為你轉嫁了風險
其實你是自己增加自己的曝險
保險跟投資就是應該要放在一起看 因為你保險費不會憑空自己光合作用跑出來

TOP

以30歲在外地(台北)工作的年輕人為例:

資料來源: https://livetaipeidaily.com/taipei-cost/

年基本開銷 = 32200 * 12 = 386400 ( 38.64萬 )

隨手找了一個最基本的罐頭保單
資料來源: https://finfo.tw/assortments/c9777746624e6337?age=30&gender=M



但是這樣的最基本款身死只有100萬保障 很顯然沒達到同學要的600萬保障


所以我基於這樣的保單 把身死的保障加到600萬




如此一個30歲男性 職業為最低風險等級的內勤人員
第一年保費是22727
而且保費會每年增加




依據2020所得分布: https://earnings.dgbas.gov.tw/experience_sub_01.aspx

30~39歲的所得中位數為53.6萬

以一個30歲的北漂族來說 第一年可支配所得 = 53.6萬 - 38.64萬 = 15萬
保費22727占可支配所得比率為 22727/150000 = 15%
可支配所得剩下 127273 台幣

31歲保費會增加3.8%
這意味著你的薪水只要沒辦法每年跟著增加3.8% 保費對你來說風險就會隨著時間提高

這樣的保費到了39歲會成為每年3.8萬
台灣40~49歲的所得中位數為57.2萬 , 僅僅較30~39歲群體每年多了 57.2 - 53.6 = 3.6萬
然而我們都知道40~49歲的每年開銷將會遠高於30~39歲階段
實務上不太可能把新增開銷壓在3.6萬以內
此處即便我們使用30歲的開銷 = 38.64萬 , 40~49歲群體中位數可支配所得 = 57.2 - 38.64 = 18.56萬
此時保費佔可支配所得比率為 38000 / 185600 = 20%

很好 你的壓力此時在最寬鬆的預期開銷下多了5%呢...


到了50歲 你的保費將會成為每年82862
台灣50~59歲的所得中位數(此時還要再假設你不會失去工作 我非常貼心) = 53.6萬
很遺憾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 50~59歲的所得中位數其實還比40~49歲低 = 53.6 - 57.2 = -3.6萬
薪資中位數反而衰退了

此時同樣假設你維持30歲極低的開銷 , 你50歲的可支配所得 = 53.6 - 38.64 = 14.96萬 , 就算你15萬好惹
保費82862 占可支配所得比率為 82862/150000 = 55%

驚不驚訝? 開不開心?
你每年有一半的可支配所得要上繳給保險公司
這是一個20年期的定期壽險+醫療險+失能險
所以你要繳20年
我有點不忍心算到69歲...


嗯好 不用謝我

TOP

返回列表